【本站訊】為深入學習貫徹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積極的奮斗姿態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7月1日上午,煙臺大學黨委書記張殿臣,黨委副書記、校長段培永帶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及相關部門和學院主要負責同志,赴煙臺黃渤海新區考察學習,調研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建設情況,考察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建設情況,考察八角灣國際科創中心和八角灣新城發展規劃,與煙臺市和黃渤海新區有關領導負責同志座談交流,實地感受黃渤海新區發展的蓬勃生機和光明前景,思考謀劃高水平大學建設與校城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以及黃渤海新區有關領導負責同志會見,并陪同參加有關活動。

在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建設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建筑工人們穿梭在工地上,忙碌不停,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正在這里上演。據黃渤海新區工委組織部副部長、工委宣傳群團部部長、黃渤海新區科教創新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于春光介紹,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位于黃渤海新區的重要位置,一期投資26億元,用地面積610畝,建筑面積42.2萬平方米,2021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21棟建筑單體全面拉開建設框架,主體結構施工完成72%,其中10棟建筑主體封頂,計劃2023年8月建成投用。屆時,將整建制入駐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海洋學院、機電汽車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落戶本科生、研究生12000余人,專任教師800多人。作為開發區與煙臺大學全面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雙方將充分整合優勢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在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項目建設現場,15棟建筑單體正全面拉開建設框架,主體結構施工完成85%,其中10棟建筑主體已封頂,計劃2023年10月建成投用。據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喬竹輝介紹,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需求以及煙臺市的地域特色、產業布局,重點開展新材料和綠色制造領域的研究,建立3個公共研發平臺、5個研究中心和多個聯合研發中心,打造“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加速基地+科研創新總部基地+產業發展基金”五位一體的創新體系。實驗室建成之后,將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與煙臺大學開展更為緊密的合作。

在八角灣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會展中心,學校一行深入了解了園區在政策支持、專業服務、孵化機制、配套設施等方面的情況,現場感受了八角灣新城建設發展的美好前景,更加堅定了立足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融入黃渤海新區建設發展,服務全省和煙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的信心和決心。

張殿臣在考察學習中指出,1984年煙臺大學和煙臺開發區同時誕生在煙臺的東西兩翼,多年來,煙臺大學和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著廣泛而密切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雙方高質量發展起到了良好推動作用。此次來黃渤海新區考察學習,實地感受到了新區在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決扛起“走在前、開新局”光榮使命的新做法和新氣象,深度體驗到了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所在的黃渤海新區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發展前景,為進一步深化“校地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全面推進“強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開拓了思路,堅定了信心,強化了決心。

張殿臣表示,煙臺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高校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促進學校的學科鏈與煙臺市的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推動科教產協同創新,將煙臺大學開發區科教園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實踐教學、人才集聚和科研創新轉化平臺,以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的實際成效,服務黃渤海新區建設發展,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稿時間:7月1日 審核:于秀國 責任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