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運正
日期:2016-12-30
來源:法學院
12月28日下午,法學院舉行“2016年度學生資助工作總結大會暨‘思源’勵志類獎助學金頒發儀式”。煙臺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于秀國、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管理教師得日夏提、尚建設,法學院88級校友、山東德源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德源勵志獎學金設立者王濤受邀出席,法學院院長張平華以及輔導員與在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同參加了本次會議,黨總支副書記亓健生主持了會議和頒發儀式。
會議首先公布了法學院2015-2016學年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友勵志獎學金、“煙臺大學2016年自強不息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名單以及由法學院校友群體捐資設立的“思源”勵志類獎助學金獲得者名單。于秀國處長和王濤校友共同為獲得“思源”類勵志獎助學金的同學頒獎。得日夏提老師和張平華院長分別代表學校和法學院教職員工為家中突遭重大變故的2013級新疆維吾爾族學生阿力木·麥麥提頒發了煙臺大學臨時困難補助5540元和法學院教工慈善愛心基金捐助16750元。負責學生資助工作的輔導員向全體與會人員作了法學院2016年度學生資助工作總結報告,全面匯報了一年來法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實效。“煙臺大學2016年度自強不息先進個人”稱號獲得者法141-1班黃蕾蕾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分享了她心懷感恩、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個人經歷和感悟。于秀國處長在講話中全面介紹了近年來政府及學校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高度重視程度及巨大經費投入,充分肯定了法學院在學生資助工作突出育人導向、堅持底線意識以及全面精準扶助的做法和經驗,期望受資助的同學不僅在經濟方面能夠緩解自身的困境,在精神層面也能不斷砥礪品格、自強不息,通過自身的努力不僅解決自身的困難也能承擔起社會責任,感恩回饋社會,使資助工作能夠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張平華院長則從法科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勉勵在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當面對物質困難時,要自強不息、克服內心負能量一面,要懂得感恩,胸懷國家,將個人的成才與實現中國夢相結合,要思考國家層面的發展問題,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具備對公平正義的判斷力以及強大的執行力,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爭做卓越的法律人。
近年來,法學院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助學工作。自2015年獲評煙臺大學首批“學生資助工作示范單位”以來,法學院著力構建“育人為先、全面覆蓋、精準扶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體系,積極爭取校友等社會資源的支持,設立了總額近200萬的法學院“思源”獎助學基金,在2015年實現了對學院全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面覆蓋的基礎上,2016年又利用校友捐贈基金先后增設了7項學院獎助學金,并在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三項基金的之外,在學院業務經費中預算設立了總額10萬元的學生獎勵經費,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全面覆蓋的精準資助體系。與此同時,法學院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育人為先的理念,注重在資助管理服務工作中體現資助育人的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底線意識,爭做卓越法律人。2016年,法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有1人獲得國家獎學金,司法考試通過高達57.6%,高于全院平均司考通過率21.7個百分點;考研升學率22.7%,高于全院平均考研升學率3.2個百分點;整體就業率達到98.5%。